在過去的幾年中,中國印刷行業的數字化印刷技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。由於數碼化印刷技術的發展,印刷行業有望實現高效率、高質量的印刷生產。
隨著產業進入存量時代,印刷企業如何找到降本增效的平衡點,通過打通上下遊產業鏈來提高效率,實現轉型,是擺在印刷行業面前的課題。
通過數碼化轉型,可以從原材料、印刷工藝、人工、機械損耗等各方面控制成本,為保證數碼化轉型的順利進行和高效發展,還必須實現管理和設備的數碼化。
平台化設計
平台化設計,這里主要的主體是互聯網平台。印刷企業通過平台整合供需雙方和設計資源,以眾包眾創、協同設計等方式,開展集成化、輕量化、協同化、敏捷化設計,通過訂單管理系統,把訂單集聚,再分發給各個生產端。
現在,也有很多印刷企業,開始嘗試自建平台,兼具在線報價、在線設計、在線訂單等各項功能,通過互聯網等方式把自身的設計能力、印刷技術等綜合優勢進行對外輸出,提供一站式的印刷解決方案。
智能化製造
智能化製造,也就是實現從單機到產線、車間乃至整個工廠的智能決策和動態優化,來提升全流程生產效率、提高質量、減低成本。印刷智能工廠建設是以先進的印刷工藝和精益的生產管理為基礎,以硬件和軟件建設為重要內容的複雜系統工程。這里被改造的主體是印刷包裝企業,軟件和設備廠商需要提供從硬件到系統的支持,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化升級。
近年來,一批優秀的行業企業都開展了較為系統的智能新工廠規劃。這些企業是智能化升級的先鋒,並都取得了不錯的階段性成果。但總體上看,印刷行業的智能化建設還是任重道遠。
個性化定製
隨著消費群體消費習慣的變化,多元化、個性化、定製化依然是消費熱點。企業基於互聯網獲取用戶個性化需求,通過靈活柔性的組織設計、製造資源和生產流程,實現低成本大規模定製。
這是一種主要是面向C端用戶平台的模式表現,最初以印刷互聯網平台為主。近年來,行業出現更多面向企業、品牌商(B端)的小批量、定製化服務,規模化訂單越來越多,複購頻率更高,也創造著更可觀的利潤。此外,數碼印刷的加速發展促進了個性化定製市場的高速增長。從發展趨勢來看,可以預見未來還將會有更多的印刷包裝企業會切入這一賽道。
網絡化協同
企業通過網絡化平台整合分散的生產、供應鏈和銷售資源,實現跨部門、跨層級的業務互聯與分工合作,推動生產方式從線性鏈式向網絡協同轉變,促進企業資源共享、業務優化和效率提升。
在這一方向,原本是互聯網企業在前端探索,印刷包裝企業在生產端提供優質產能,不斷提升產品質量、縮短生產周期,實現快速交付。現在,也有一些印刷企業著手建立新的網絡平台,連接供應商、外協廠、客戶,實現訂單協同、生產協同、交貨協同以及物流協同等。
服務化延伸
在服務化延伸方面,平台利用大數據技術,從製造端向用戶端延伸,用產品作為服務載體,用數據作為媒介,在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不斷挖掘用戶需求。無論廠商,還是印刷企業,都在服務化延伸方面持續進行探索實踐。
比如通過對產品運行的實時監測,提供遠程維護、故障預測、性能優化等一系列服務,並反饋優化產品設計,實現企業服務化轉型。這部分主要針對設備和軟件企業。在產業和互聯網融合的閉環中,設備和軟件企業扮演了重要角色,他們為融合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實現手段。
資料來源: 香港印刷業商會